这个半小时车程即可通达的小岛风景尚可,但并没有中国人通常所言的着名景点,也没有可供购物的奥特莱斯—这些人的确不是为此而来。
新兴经济体面对的第一个陷阱,是国有经济一枝独大,占据了国民经济的主体,但是国有经济的低下效率以及很容易导致的腐败,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国弱民穷。此后,历经西汉武帝时的桑弘羊和北宋中期的王安石,盐铁官营发展带至极,大大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
显然,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创始人之列了。世界范围内民粹主义的历史表明,它总是伴随着下述一种或数种政治危机而产生与流行:政府不能有效对付来自国内与国外的压力。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体制工具需要离开这些自私的精英的控制而使用在全民的福祉和进步的目的上。由经济萧条或暂时的经济不景气引起的群众的普遍失望或失落。这就是我们的国有企业里创新不足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对于一贯对华友好、为中国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日本企业及其产品也要抵制,这难道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吗?王志乐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2011年日中贸易统计数据研究表明,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达到近3500亿美元,日本对华出口1614.9亿美元,中国对日出口1834.2亿美元。最早提出这种理论的就是春秋时期管仲。6.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对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公有资产占优势,就我们现在城市的土地,农村集体的土地,还有自然资源的资产,还有国有企业和国有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公有资产占优势没有问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也没有问题,国有经济强大得很,其主导作用也没有问题。不过,过去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金融、财税、收入分配、垄断行业等领域的改革推进不力。这三条公有制为主体的定义没有问题,现在都还可以这么说,给民营经济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18.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21世纪》:当时是不是还有些没有突破的,留待以后再慢慢探索的、有些争议的地方?张卓元:1993年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设刚刚定这个目标,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经济增长方面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48.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确定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随后的1993年和2003年,中共中央分别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两项重大决定,这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50条(摘要)1.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红利即将结束,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更加突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特别是到2020年如何找到新的改革动力?张卓元从一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20年的设计者、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角度,娓娓道来他眼中改革的得失利弊,以供下一个改革周期借鉴。《21世纪》:1993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当时也想到过地方财权可能将出现财力不足的问题?张卓元:当时想到的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中央财政占的比重太小,因此影响中央宏观调控的能力发挥,所以当时要实行分税制,当时的那个财政包干制度,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制度,它完全是不规范的,完全是个一对一谈判的结果。比如说当时提出股份制要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我们把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为四个基本特征,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另外我认为十五大提出的公有制为主体给的定义,是不影响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的。这4条直到今天还是站得住脚的。
《21世纪》:当时也已经谈到征收房产税的问题,但这个房地产税也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交了70年的土地出让金,这是不是个问题?张卓元:当时十四届三中全会也提到开征房地产税,本来房地产税对增强地方财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没有做到。这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国有制要走股份制的道路,把股份制作为主要的形式。
34.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对农民利益的保护。41.积极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38.进一步改革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26.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31.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
所以2003年《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讲到科学发展的时候专门讲了五个统筹,这五个统筹非常重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与科学发展观同时提出来,非常重要。14.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
4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30.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
45.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改革决策要与立法决策紧密结合,立法要体现改革精神,用法律引导、推进和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第三是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3.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9.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只是要求支柱产业里重要的骨干企业为国有企业,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21世纪》:现在看起来原来做的决定有的是不是不够深入,比如说国家垄断城镇土地一级市场?张卓元:这个涉及到我们的土地制度问题。
当时要强调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裕起来,强调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果行政体制改革跟不上,那么政企很难分开,国有企业改革很难推进。
39.积极引进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行政体制改革早有提出《21世纪》:2003年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现在看起来还要有什么要随着实践而发展的地方?张卓元:这个就是要随着改革的深化而发展。
但是从财政大包干转为分税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在实行分税制几年来出现的问题,怎么来完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在这之前,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有个决定讲过,企业、劳动力等不是商品,因此过去都用劳务市场,不用劳动力市场。
必须从总体上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5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个基本框架要逐步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所以这些都是随着改革的深化,有些新的问题暴露出来。再有一个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提法在当时是对的。
比如说房地产业是不是支柱产业还有待考虑。《21世纪》:过去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是现在民营企业解决了就业的70%以上,解决税收、出口等也是五六成,这个公有制为主体会做修改吗?张卓元:关于这个公有制为主体,工商联的同志曾经开过几次座谈会讨论这个问题。
25.国家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还有就是中央应该负责的一些财政支出也推给了地方,这样导致地方财政负担很大。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1世纪》:那么在2003年以后为什么又出台一个《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张卓元:1993年出台《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决定》以后过了10年,随着各个方面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到200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了,框架都搭建起来了,但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在2003年要对已经初步建立的体制进行完善。